五秩芳华,归来仍少年
新清华 2024年05月10日 第2325期 专题报道
●记者 王子衿
在113周年校庆之际,毕业50周年的1974届校友们满载而归,欢聚母校,畅叙同心筑梦的五秩芳华。
74岁的李爱兰既是毕业50周年的校友,也是筹备本次纪念大会的中坚力量。1974年她从水利系毕业后便留校工作,伴随着祖国的前进脚步一同成长,在水利系深耕了50余年,见证着清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她回忆说:“当时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们系师生就搬到了三门峡工地,住窑洞睡稻草,洗漱用冰得刺骨的河水。”毕业后,同学们奔赴各条战线,成为祖国各地各行各业中一颗拧不坏的螺丝钉,默默践行“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的誓言。
“我们都是党员,都是同个班毕业的,都有一份要做好工作的诚心,所以我们就结婚了。”签名墙前刘谦、栾国华校友伉俪精神抖擞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50年前他们毕业于机械系锻压专业,共同的报国理想让他们坚定不移双双选择了北大荒投身军工机械事业,也正是这份默契开启了他们携手相伴近50年的浪漫爱情。
大礼堂外,几位穿着中国红“班服”的校友围坐在一起,衣服上火红的龙图案昂首向天,气势十足。身着“班服”的齐晓荣是当年校女篮队的队长,带领清华大学校队在1972年的高校运动会中拿下了第一名。毕业50年,齐晓荣一直保持着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她真切地感受着清华精神的影响,在工作中践行自强不息。
电子系校友徐必林是从部队选拔到清华大学就读的,和同学们一样怀抱着“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共同心愿。毕业后他回到了原来的部队,扎根50年,将所学倾注到军队建设中。“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不敢自称是清华培养的精英之才,但都在努力实践清华教给我们的,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