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清华

日期选择

        编者按              清华相恋,携手扎根边疆              五秩归来仍少年 行胜于言照征程              一片冰心在报国              清华大学成立教育学院
专题报道
新清华

2025年05月09日

2362

本期8

文章37

字号【 加大 还原 减小

一片冰心在报国

新清华 2025年05月09日 第2362期 专题报道

●学生记者 周广臻


6-3.jpg

从左至右分别为刘淑芳、于爱华、王慧芳。


正值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刘淑芳、于爱华、王慧芳三位1976级工物系“姐妹花”重聚清华园,纵使岁月流转,同窗情谊不变。“这次重返校园,感到学校变化非常大,都快认不出来了。”三位校友由衷感慨。

回忆往昔,王慧芳说:“正是学生阶段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学会了今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许多老师尽管现在已是高龄,还在持续为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令她发自内心地佩服。

对此,刘淑芳也有同感。她还记得当年做毕业设计时,老师搬了凳子坐在实验室门口,逐个翻看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在清华遇见的老师、学到的本领,成为我们人格修养、学术品性的基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令清华学子受益终身。于爱华1980年毕业后,进入原国家计量总局情报研究所(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工作,一干就是50年。“这么多年里,我没有烧过一个电阻。”她自豪地说道。

王慧芳则牢记“行胜于言”的校风,她和同事们圆满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课题,一项又一项任务。

“自强不息早已刻进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的骨子里。”刘淑芳回忆,在她的本科阶段,同学们有时担心睡过头误了课,宁可不睡、少睡也不迟到;大家一吃完饭就争先恐后地去图书馆和教学楼,发奋努力地学习。

毕业已经45年的她们希望,清华园里的年轻人能够充分用好校园里的宝贵资源,好好学习、增长才干,怀着赤诚的爱国之心,多为国家作贡献。  

  • 语音播报
  • 一键复制
  • 导出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