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清华大学荣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1人,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
新清华 2023年11月24日 第2308期 综合新闻
本报讯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公布,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小云荣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清华大学共获得成果奖2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16项,包括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牵头获一等奖项目数居所有报奖单位首位。
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突出贡献中关村奖2人;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3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96项。
清华大学获奖人及部分获奖成果简介:
突出贡献中关村奖获奖人王小云: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教授从事密码理论及相关数学问题研究,在密码哈希函数分析、密码算法设计、格密码数学困难问题以及区块链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成果“迁移体的发现及机制与功能研究”:生命学院俞立团队开创了迁移体生物学这一细胞生物学的新领域,建立了迁移体介导的细胞间通讯、细胞间信号传递全新理论。
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成果“高储能薄膜电容器聚合物电介质电-热性能调控机制与方法”:电机系党智敏团队从理论和方法上突破了高储能电容器两类关键聚合物介质电-热性能难以协同调控的关键问题,建立了电容器绝缘封装聚合物介质电-热性能协同调提升新方法。
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成果“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关键技术、系统及其应用”:电机系孙宏斌团队开拓了多能流能量管理新方向,研制了国内外首套规模化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系统(IEMS)。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成果“智能司法公开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系刘奕群团队率先提出了以司法预训练大模型为基座的系列司法语义理解技术,在类案检索语义匹配等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创新突破。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成果“面向智慧海关的薄壁能谱CT实时精准无感通关关键技术及应用”:工物系陈志强团队在全球率先研制成功面向智慧海关的薄壁能谱CT实时精准无感通关系统,在能谱CT成像等方面具有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成果“电动汽车底盘运动控制与能量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车辆学院张俊智团队突破了电动底盘高安全运动控制、高能效能量管理、高平顺冲击抑制关键技术,改变了底盘技术长期跟随国外的局面。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成果“城市建筑与建筑群多尺度抗震分析理论与性能提升技术”:土木系陆新征团队创新发展了城市建筑与建筑群多尺度抗震分析理论与性能提升技术,形成了贯穿“分析与评估-规划与设计-应急与加固”全链条的城市建筑地震安全综合提升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科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