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静心阅读的习惯
新清华 2023年11月24日 第2308期 副刊

悦读导师刘波分享悦读故事。
Q 您有哪些阅读习惯?
小的时候没有互联网,我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渠道就是阅读。上中学时武侠小说刚刚开始流行,课外的时间基本上都用来读武侠小说了。武侠小说里的主人公一般都是武功非常高强,可能他们身体非常好,跑得很快,力量很强。当时也是出于对这些武功非常强的人的一种羡慕,希望自己能够体育更好一些。所以我其实在小学到中学就已经开始参加体育锻炼,甚至接受系统训练了。
进入到清华大学后,我本科是材料系的,并且作为体育代表队的队员,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和比赛,所以实事求是地讲,除了学习要求的这些阅读之外,我本人的阅读量会少了一些,因为在清华学风还是非常地严谨,借阅得比较多的还是跟专业相关的书。课外的书籍中肯定有一部分是武侠小说,除此之外,那个时代正处于改革开放,是变化比较快的时代,所以也会有一些跟改革开放相关的书,有关经济金融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些变化。而由这些变化产生的一些小说,像《平凡的世界》,我们当时也看得比较多,因为它展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发展与追求,这是在那个年代每个同学都会思考的问题。
上学的时候,图书馆老馆是我们上自习的第一选择,氛围特别好,桌子特别大,可以把书本铺开,非常地舒服。当年我们大概5点多就会爬起来到门口排队,排1小时队,然后冲进来占位置,而且一般我们宿舍4个人轮流来排队,整个宿舍的同学全部来上自习,是非常美好的回忆,大家对于图书馆有很深的感情。
早期清华“四大建筑”包括体育馆、图书馆、大礼堂和科学馆,学校除了重视教学、科研、学科发展之外,对于学生的身体锻炼、体育教育,还有阅读习惯培养等全面发展都非常重视。马约翰先生是我国第一位体育教授,实际上他最初不是学体育的,他在圣约翰大学读的是化学专业,刚来清华工作的时候也是教化学,后来因为他觉得清华的学生要提升身体素质,更好地去报效祖国,所以他就毅然改教体育了。当时流传着一个说法,清华人的体育是化学老师教的。而我本科是材料系的学生,也有点类似于马约翰先生的经历,我从学材料转成了教体育。
Q 在信息时代,您认为应该如何阅读?
在现在这个时代,虽然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丰富了,但是如果每天只是通过手机看一些新闻、看一些短视频来获得信息的话,我觉得是不完整的,而且是不太成系统的。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读真正的书籍,一方面是书籍本身是系统化地介绍某一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读书有利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果总刷小视频,会感觉忙忙碌碌,其实不利于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尤其作为学生这个阶段,正是学知识的时候,应该有非常安静的心情来学习。
Q 您觉得工科生除了专业书籍之外,还应该读哪些书?
我觉得作为工科生不能只是局限在自己的专业方向里,还应该读一些通识的读物,比如跟艺术相关的,都是有意义的,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宽一些。实际上将来就业之后,不见得会完全从事现在所学习的专业,就算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也可能需要扩展到其他方面的知识。有更宽广的知识面,或者对其他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会在我们面对工作中的转变时产生很大的帮助。
Q 您对练体育的同学有哪些阅读建议?
体育代表队的同学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和比赛,我希望他们当然还是要优先保证学业,保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专业方面学习和阅读,除此之外,希望他们能够丰富自己的生活和知识面。因为一些同学会选择继续在体育领域,当老师、当教练等,我觉得他们需要一些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此外,我建议大家读一些历史的书籍,它体量是比较大的,有的时候没有整块时间用来阅读,但现在有很多有声读物,可以通过听录音的方式获取知识。比如我现在从家到学校基本会坚持走路来上班,这个时间就会选择听一听《中国通史》,里面除了讲历史的变迁,还会讲每一个朝代的文化,帮助我扩充了知识面。
我还想介绍一下体育部对于研究生的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就是规定了必读书目,分成两部分,一是所有学生必读的5本书,二是由导师规定的每人10本书,加在一起是15本,以此加强体育部研究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图文素材提供:“水木开卷·从游悦读”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