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系合作在电化学滤波电容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新清华 2023年12月01日 第2309期 学术前沿

超低阻平面型微型插指电化学滤波电容器的设计与制造。
本报讯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曲良体教授课题组在电化学滤波电容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电容器是三大被动元器件之一,在电子电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每年的全球电容消费市场份额达200亿美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础电子元件市场,一年消耗的电容数以万亿计,然而高端电容器一直受日本、美国的垄断。其中,滤波电容是电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件,起到滤波、稳压、纹波滤除的作用,从而保证中央处理器、记忆存储器等精密电子器件的平稳运行,决定了先进电子器件以及设备的性能。
目前的商用滤波电容器以电解电容器为主,但是其庞大的体积占据了电路板中极大的空间,限制了电路小型化乃至设备小型化的进程。电化学电容器的比容量较电解电容器高三个数量级,这为发展微型化、集成化的滤波电容提供了可能。但受限于缓慢的离子迁移动力学,无法做到滤波需求的高频率响应能力。因此,电化学电容器往往需要以牺牲比容量的方式,平衡高频率的需求,到目前为止还难以实现实际应用。
在该研究中,曲良体课题组报道了一种电场增强离子迁移的新策略,通过提升局部电场强度促进内部离子迁移速率以降低串联内阻,弥补电化学电容器高频特性的不足。基于垂直取向石墨烯与聚(3, 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衍生的复合活性电极,以及5微米的窄沟道结构,将面积比电容较之前工作提升一倍,达到5.2毫法每平方厘米。在与商用电解质电容器频率性能相当的同时,比容量较之提升两个数量级,并且通过飞秒激光的加工方法,实现了高密度、高一致性的集成,解决了电容器额定电压和额定电容的定制化问题。在实场验证中,该电容器表现出优异的滤波性能和电路兼容性,甚至针对于柔性电子电路也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滤波能力。
该研究为发展高性能电化学滤波电容提供了新的认识和设计思路,通过电场增强离子迁移动力学行为,实现内阻的急剧降低;同时实现了电化学滤波电容器的可规模化高一致性芯片式集成,标志着电化学滤波电容器走出迈向实际应用的重要一步。
近日,研究成果以“用于可集成线滤波的超低阻电化学电容器”为题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曲良体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化学系2020级博士生胡亚杰和福州大学吴明懋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化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