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清华

日期选择

苟曾妮:韧带会断裂,但意志不会 黄嘉玮:山城少年用努力拼出不一样的未来
专题报道
新清华

2025年09月12日

2375

本期8

文章27

字号【 加大 还原 减小

苟曾妮:韧带会断裂,但意志不会

新清华 2025年09月12日 第2375期 专题报道

●记者 王志雄

7A.jpg

苟曾妮与父母在迎新展板前合影。


16岁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曾在多个省级田径赛事夺冠,她原本希望通过体育特长进入理想大学,然而在距离跳远高水平测试仅剩20天、高考不到60天时,她前叉韧带断裂,无法参加测试。

突如其来的挫折没有将她打倒,反而让她“丢掉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她迅速调整心态,全身心投入高考备考中,以668分的成绩圆梦清华。她就是法学类2025级本科生新生苟曾妮。


天赋与挫折:双轨人生的急转弯

2021年,在成都市的一场跳远比赛中,初三的苟曾妮未受过任何系统训练,却以5米17的成绩一举夺得全市亚军。正是这场比赛,让她遇见人生重要的引路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三级跳远冠军顾俊杰。

苟曾妮从此在顾俊杰的指导下,走上跳远运动员的道路。短短一年,她的成绩就跃升至5米67;两年后,她已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并先后在四川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四川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等赛事中夺冠;2024年,在全国U系列田径联赛上,她更是跳出6米22的个人最好成绩。

赛场上捷报频传的同时,苟曾妮的文化课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根据相关政策,苟曾妮有很大机会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方式录取到理想大学。然而,在跳远高水平测试仅剩20天、高考不到60天时,苟曾妮在训练中意外受伤,前叉韧带断裂,无法参加测试。但是她没有被这场意外打倒,而是迅速调整心态:“韧带会断裂,但意志不会;从赛场到学堂,变的只是赛道,不变的是永远向前的决心!”


从赛场到学堂:不变的意志和决心

受伤前,苟曾妮每天17:25下课后会立刻进行两小时的高强度训练,结束后才回教室进行晚自习。受伤后,她则把全部时间投入学业。

重返校园的她变得更加坚定、努力、豁达。跳远项目充满变数,苟曾妮至今记得一次比赛经历:前三跳全部犯规,如果第四跳再犯规,成绩将为零。这种必须在几分钟内平复心态、调整策略的极端压力,成为她备战高考的宝贵财富。高考临近,面对密集的考试和起伏的成绩,从赛场迁移而来的抗压能力帮助苟曾妮度过了低迷期。

三伏天里,苟曾妮在跑道上训练两三个小时,呕吐、抽筋是常事。这种日复一日艰苦训练所锻造的韧性和耐力,在苟曾妮的学习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韧带断裂后,她忍着病痛依旧每天保持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苟曾妮不仅考入清华大学,还被录取到理想的专业。


从体育到法学:从不设限的清华新人

初秋的清华园里,刚做完韧带修复手术不久的苟曾妮站在二校门前,手握紫色录取通知书,属于她的新征程在这一刻开启。

小学时,苟曾妮初次参观清华,就对校园印象深刻。成为运动员后,“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让她更坚定了来到清华的愿望。她的父母都是法律工作者,耳濡目染下,苟曾妮对法学类专业充满向往。她还擅长打棒垒球,通过了钢琴十级,会唱歌剧,初中时三次获得校园歌手大赛一等奖。“人生不应该被单一标签定义,就像我既能在赛场上拼搏,也能在钢琴前沉醉,我也期待将来在法学领域探索新的可能。”她说。

谈及未来规划,苟曾妮希望既能延续运动员的专注与韧性,也能拥抱更多可能。“人生就像跳远,落地前一切未定。在清华,我不想给自己设限,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未来四年,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想清楚我对自己、家人、国家、民族能做什么。”

  • 语音播报
  • 一键复制
  • 导出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