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嘉玮:山城少年用努力拼出不一样的未来
新清华 2025年09月12日 第2375期 专题报道
●学生记者 杨帆
黄嘉玮在迎新展板前。
他是从重庆大山里走出的少年黄嘉玮。自小父母分开,十岁那年母亲因车祸残疾,外公靠微薄收入扛起养家重担,困难并未将这个家庭打倒,家人面对生活依然坚韧乐观的态度深深影响着他,让他从小便深知“责任”与“感恩”。
他苦读十载、不懈努力,最终以673分的高考成绩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被智能制造与装备类专业录取。面对未来,他目光坚定,“我要拼出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只要他肯学,
拼尽全力也要供他上学”
黄嘉玮出生于重庆市云阳县,两岁时父母分开,他便跟随妈妈和外公外婆生活。十岁那年,妈妈遭遇车祸,丧失了工作能力。家庭接连的变故在黄嘉玮心中早早种下一颗责任的种子。
小学六年级时,黄嘉玮就冒出要早日步入社会分担家用的想法,但被外公坚决劝阻。外公说:“我们那代人想读书没钱,现在时代不同了,只要他肯学,拼尽全力也要供他上学。”在家人的鼓励下,年幼的黄嘉玮坚定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每次取得好成绩,外公都会给黄嘉玮一些零花钱作为奖励,黄嘉玮深知外公养家不易,拿到钱后从不乱花。
考入初中重点班后,为了减少黄嘉玮上下学的奔波,外公掏出多年积蓄,带着全家从村里搬到县城。外公身上朴实、勤劳、坚韧的品质无声地影响着黄嘉玮的成长。
“我渴望考上清华”
黄嘉玮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进入县城重点高中后,课业压力骤然增大。第一次月考成绩很不理想,他暗下决心,用加倍的努力填补差距。英语相对薄弱,他就用省下的零花钱购买英语磁带,天未亮就站在院后李子树下跟着朗读。升入高中后,他注重整理错题、查漏补缺,课间一有空就“拽住”任课老师请教。
县城的重点高中管理严格、课程紧凑。黄嘉玮每天清晨六点半出门,晚上十点半回家。外公风雨无阻的接送,日复一日的相伴交谈,支撑他逐渐适应高中生活,成绩稳步提升。高二那年,黄嘉玮了解到清华大学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开展的自强计划,班主任鼓励他积极报名,家人也毫不犹豫地支持他。对他而言,清华大学正是他拼尽全力也要奔赴的地方:“我渴望考上清华!”
高考结束后,黄嘉玮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回想起这一路默默支持他的家人、老师和同学,黄嘉玮不禁红了眼眶。
“拼出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自幼对汽车充满兴趣的黄嘉玮,以673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智能制造与装备类专业录取。他表示,“在祖国日益发展的今天,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领域前景广阔,我希望能学有所成,未来投身于汽车强国建设中。”
高中时期,他多次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希望将关怀与温暖传递给更多人。高考结束后,他用攒下的钱买了一把吉他,利用暑假时间学习,“我想弥补曾经缺失的兴趣爱好,也打算试试加入音乐相关的学生社团。”
凭借坚定的目标与不懈的努力,黄嘉玮从重庆山村走进清华园,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外公经常念叨的话,黄嘉玮始终牢记在心,“咱们农村人没那么多大道理,就是盼着娃能好好读书,学成了要报效祖国、回报社会,有大家才有小家。”未来的道路或许依旧充满挑战,正如他写在高中错题本扉页上的那句话:“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拼出不一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