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在重大工程场址地震危险性评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新清华 2023年11月03日 第2305期 学术前沿

溪洛渡场址最大可信地震危险性图谱。
本报讯 大地震破坏力极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特定地区未来可能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即最大可信地震,具有非常多种可能的断层破裂时空过程,因此场址可能遭遇的地震动具有高度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准确评估地震危险性成为重大工程防震减灾的难点问题。
针对这一难题,清华大学水利系振动组博士后王向超和王进廷教授、张楚汉院士提出了地震全情景分析方法,评估重大工程场址最大可信地震危险性。这一方法全面考虑场址区域未来可能发生最大可信地震的不确定性,模拟海量地震情景产生的宽频带(0-10赫兹)地震动,评估其地震危险性。文章中以我国溪洛渡拱坝为例,模拟了其最大可信地震的2200万场情景,得到了场址最大可信地震危险性图谱(如图)。
该方法考虑重大工程场址可能的发震断层破裂过程,地震波在介质空间中的传播,以及工程场址复杂地质地形条件等关键因素,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较合理的地震动输入荷载。研究成果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重大工程场址地震危险性评估体系,对于提升重大工程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0月19日,研究成果以“最大可信地震危险的地震全情景分析方法”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王进廷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王向超为第一作者。清华大学水利系为唯一完成单位。(水利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