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清华

日期选择

自动化系和电子系合作开发超高速光电计算芯片 水利系在重大工程场址地震危险性评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机械系合作提出机器学习超材料设计方法用于3D打印多孔骨植入物 核研院新型能源与材料化学团队合作在先进光刻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环境学院在微观居民家庭单元水-能耦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纸·宣物语——当代纸媒材空间艺术展”
学术前沿
新清华

2023年11月03日

2305

本期8

文章32

字号【 加大 还原 减小

水利系在重大工程场址地震危险性评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新清华 2023年11月03日 第2305期 学术前沿

溪洛渡场址最大可信地震危险性图谱。

  本报讯 大地震破坏力极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特定地区未来可能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即最大可信地震,具有非常多种可能的断层破裂时空过程,因此场址可能遭遇的地震动具有高度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准确评估地震危险性成为重大工程防震减灾的难点问题。
  针对这一难题,清华大学水利系振动组博士后王向超和王进廷教授、张楚汉院士提出了地震全情景分析方法,评估重大工程场址最大可信地震危险性。这一方法全面考虑场址区域未来可能发生最大可信地震的不确定性,模拟海量地震情景产生的宽频带(0-10赫兹)地震动,评估其地震危险性。文章中以我国溪洛渡拱坝为例,模拟了其最大可信地震的2200万场情景,得到了场址最大可信地震危险性图谱(如图)。
  该方法考虑重大工程场址可能的发震断层破裂过程,地震波在介质空间中的传播,以及工程场址复杂地质地形条件等关键因素,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较合理的地震动输入荷载。研究成果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重大工程场址地震危险性评估体系,对于提升重大工程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0月19日,研究成果以“最大可信地震危险的地震全情景分析方法”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王进廷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王向超为第一作者。清华大学水利系为唯一完成单位。(水利系)

  • 语音播报
  • 一键复制
  • 导出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