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卫国:以崭新的时代地标交出让人民满意的设计答卷
新清华 2024年04月12日 第2322期 专题报道
●记者 王子衿
他深耕结构工程30余年,曾掌舵的建筑设计院,企业规模始终保持我国中西部同类企业第一;他投身500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以中国速度诠释“全国之最、世界之最”;重庆江北机场、青岛胶东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近三分之一国内大型机场出自他的团队。他就是中国建筑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87级硕士校友龙卫国。
木竹结构的金刚之身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木材料发展陷入停滞,工程木产品依赖国外进口,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初出茅庐的龙卫国敲响了警钟。
2003年以来,他着手负责木竹结构规范体系的建立。针对木质结构防火性能差、抗震韧性弱等关键难题,龙卫国带领西南院展开大量试验与实践,牵头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课题,首创总工程师考核制度,600页的体系手册,他一个人就写了200页。
二十载久久为功,西南院对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提速,主编7部国家标准,率先构建起中国现代木结构工程设计规范体系。龙卫国介绍说:“我们的研究成果使原本易燃的木竹材料变为难燃,将木竹材料的耐火极限提高30分钟以上,结构变形减少80%以上,显著提升了抗震韧性。”
绿色低碳可再生的现代木竹陆续在建筑应用中生根发芽,支撑起百姓更安全有效的居住空间,弥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短板,为建筑业服务“双碳”战略测绘了崭新路径。
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设计什么
2015年,西南院原创设计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太阳神鸟”方案,力压全球最领先的6家机场设计单位,获11位专家全票推荐中标。
在龙卫国手中,原创机场设计创下多个“第一”,集人文、智能、绿色于一体的“超级工程”。首创“手拉手”构型的航站楼,率先在航站楼间建立时速350公里的捷运系统,精益求精提高运营效率,打磨锤炼缩短出机场距离,设计团队以执着和汗水护航这片热土汇通天下的愿景。
从设计难度最高的机场建筑,到关系民生福祉的体育场、大型医院,由龙卫国掌舵的西南院,在探索中国原创方案的征程上孜孜不懈,在对重大民生项目的响应上,逐步建立起全国领先的科研和技术优势。
时代变化,而建筑伫立如一、厚载万物,也时刻提醒着前行的龙卫国不忘初心,这些特质也融进了他所带领的团队中——坚定扎根西南,报效国家,果敢走在前列,不怕摔打。
“只有将企业发展融入时代发展命题,融入地方发展,才能走得更稳、行得更远。”在他的带领下,西南院力争进入全球工程设计企业前列,以一个个崭新的时代地标、中国地标,交出一份份让人民满意的原创设计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