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清华

日期选择

        互联网核心技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校长李路明与2024届本科生、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座谈
专题报道
新清华

2024年06月28日

2332

本期8

文章21

字号【 加大 还原 减小

校长李路明与2024届本科生、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座谈

新清华 2024年06月28日 第2332期 专题报道

  本报讯(记者 王晓霞 田姬熔 通讯员 邓诗晴)南风轻送,骊歌悠扬。6月21日,清华大学2024届本科生毕业生代表座谈会、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分别在学生服务中心(C楼)、图书馆世纪报告厅举行。校长李路明与毕业生代表围坐一堂,畅聊在清华园学习生活的收获感悟,共叙未来发展。校党委副书记过勇参加座谈。

  在本科生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上,李路明认真听取同学们发言,对大家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提出殷切希望。他表示,清华大学坚持不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为每一位学子提供多元发展、成长成才的沃土,致力于为国家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肯下苦功夫、善下笨功夫,在磨炼中增长本领;厚道为人、踏实行事,修身立德以砥砺品格,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把“小我”融入“大我”,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大学生活中的“成长瞬间”,畅谈清华带给自己的“无限可能”。
  电子系单小龙当初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正在工地上劳作,大学期间,他自强奋进,“真正看到了很多从前未曾设想的、更大的世界”,并曾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交叉信息院徐翊轩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自己的大学四年时光,他发挥专长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屡创佳绩,真正做到了在清华“破茧成蝶”。经管学院杨倩在2021年摘得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金牌,她回顾了自己作为射击运动员在过去几年经历的无数挑战与磨砺。航院陈虹任用“自强为基、卓越为核、报国为要”来概括自己在大学的三个阶段,报国志向也让他选择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首届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专业学位项目博士生。“做科研一定要有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材料学院林祐均来自台湾,他从入学时担心跟不上课程到获得本科特等奖学金、发表SCI论文,用“好奇心”叩开科学之门。致理书院尹柔涵最难忘的是四年来在《马兰花开》剧组中扮演“小辣椒”的角色,这段经历带给她心怀家国、勇担重任、追求卓越的指引与力量。来自青海的化工系思集锟,毕业后选择扎根西部工作:“我为家乡能有这么一大批清华人扎根在那里感到幸运,也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去建设家乡的清华人而感到自豪。”
  在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上,李路明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后表示,大家即将从清华园启航奔赴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岗位上施展抱负、矢志奋斗,母校为每一位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清华学子感到骄傲自豪。他鼓励大家“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并与同学们分享了关于未来发展的三点思考与建议:一是选对方向很重要。要选择对国家安定繁荣、人类文明进步有价值的发展方向,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二是要坚
定地做长期主义者。要矢志不渝地在选定的方向上持续深耕,还要在坚持中不断更新迭代、超越自我,在量的积累中追求质的飞跃。三是要学会融入集体,永葆赤子之心。要重视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积极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在广阔天地间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事业。

  大家分享了在清华园学习生活的成长经历,畅谈对人生新阶段的美好希冀。
  环境学院博士生任腾飞回顾了在清华从事科研和担任助教的经历,表示接下来自己将回到家乡、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一线耕耘。计算机系博士生鲍凡深耕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并在博士期间自主创业,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努力把中国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技术推向国际顶尖水平。来自香港的经管学院硕士生毛易娓娓道来她在清华求学和前往祖国各地探索实践的故事,如今她“用自己所学所知助力香港融入祖国发展大局”的信念更加坚定。苏世民书院美国籍学生洪明伟感谢清华为他提供了洞察研究中国乡村发展的宝贵机会,他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外跨文化交流。临床医学院博士生玉苏甫卡迪尔·买买提尼加提表示:“我希望能以我所学,为家乡受病痛困扰的同胞、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做点事情。”
 

  • 语音播报
  • 一键复制
  • 导出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