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清华

日期选择

        王凌云:守护鹏城碧水蓝天 做“不漏气的轮胎”              地尼亚尔:从清华到新疆 他给电网“看病”              清华大学召开全校正职干部会议
专题报道
新清华

2024年06月28日

2332

本期8

文章21

字号【 加大 还原 减小

地尼亚尔:从清华到新疆 他给电网“看病”

新清华 2024年06月28日 第2332期 专题报道

●记者 陈晓艳 郭玲


站在辽阔的戈壁滩,一座座“风车”矗立在蓝天白云下,清华大学2017级电机系校友地尼亚尔脑海中不由得浮起“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旋律。风与阳光是新疆大地的日常,也是这里丰富的资源,更是新疆作为电力大省的重要支撑。
  2021年,地尼亚尔毕业后回到家乡新疆,进入国网新疆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电压设备研究所,成为一名“电力医生”。

300公里 习以为常的长途跋涉

  新疆地域辽阔,两个变电站之间相隔足有300公里,电网人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才能完成高强度的维护任务,对于这样的长距离跋涉,工作两年多的地尼亚尔早已习惯。
  他先后负责带电检测、故障设备解体分析工作,从一个站开车到另一个站的300公里,他和同事每个月都要经历两三次。为了熟悉国内外各种不同型号的电力设备,他还要奔赴全国各地交流学习,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地尼亚尔从没感到辛苦和疲惫,他觉得这是一种荣誉和责任。
  “电力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和生产,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分子。”地尼亚尔这样说。
  冬季的哈密市异常寒冷,最高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穿着不御寒的绝缘防护服开展带电检测,对于地尼亚尔来说是专业能力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
  认真开展每一项操作,记录每一项数据,在第二站工作即将收尾时,地尼亚尔高兴地大喊:“找到缺陷了!C相电流互感器接线板,明显高于A、B相40℃左右。”就这样,从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入手,地尼亚尔渐渐熟悉各种检测技术,直到对变电站的设备型号、种类了然于心,成功“出师”。
  每撰写一次技术报告,他对电气理论的理解就更深一步,对自己的自信就更多一些。点亮万家灯火,守护万家康宁,地尼亚尔将梦想成功融入现实工作。

加速奔跑的背后力量

  地尼亚尔出生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线上的县级城市——博乐市,这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所在地。第五师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六军十六师,这支部队曾参加过南昌起义、长征、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和延安大生产运动,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之师,地尼亚尔从小深受兵团精神的熏陶,始终将建设新疆作为自己的使命。
  新疆电网是中国覆盖面积最广、电压等级最高、交直流混联的省级电网。作为最大的送端电网,肩负着关键时刻支援全国能源电力供应的重任,“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近些年来,新疆新能源发展跑出了“加速度”,以每年平均投运两座超高压变电站、建设877千米输电线路的速度不断扩张。随着新能源发电厂比例越来越高,电力调度控制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对电力工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地尼亚尔希望有更多学弟学妹来到新疆建功立业,他期望在脚下的这片热土上,和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加速奔跑。
 

  • 语音播报
  • 一键复制
  • 导出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