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老教授夫妇持续捐赠60年
新清华 2024年11月29日 第2346期 清华人物
●记者 苑洁
“我和我夫人都已八十五六岁,在世时日已不多,家中尚有部分积蓄,想在我们去世前后支援驿亭镇的公益事业,捐赠经费不少于400万元……”
这是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退休教授贾松良和夫人叶德培写给家乡的信。贾松良20岁上清华,26岁毕业后留校工作,一生无私奉献科研、教学事业。他和叶德培在生活上朴素节俭,却坚持公益捐赠60年。
2023年1月,在叶德培病重之际,两人共同商议,在已累计捐赠100余万元后,再捐赠400万元积蓄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并通过上面的信件表达了心愿。
一辈子能省就省
“我从小独立生活,一辈子能省就省。一件衣服不坏就能一直穿,家里很多物件都是几十年前的。”贾松良说。
20世纪80年代,贾松良叶德培夫妇因住房拆迁,搬入叶德培单位分配的约60平方米的住房,一住就是40余年。两人在生活上都是“得过且过”,但他们却始终“以能够帮助别人、别的单位解决问题、解决困难为乐”。
上大学时,班上一位南方来的同学只有席子没有垫被,冬天来临时贾松良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垫被一分为二,一半送给了那位同学。工作期间,个别学生家庭生活有困难,贾松良夫妇也会热心资助。
“我三岁丧父,家贫,依靠亲戚、乡亲们照顾我、接济我。从中学到大学,都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救济金、助学金生活和学习。”贾松良一直难忘故土、感恩社会,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尽绵薄之力也成为他毕生的心愿。
刚毕业工作时,收入并不宽裕的夫妇两人先后捐资200元支援家乡浙江绍兴上虞横塘农村建立集体林场。1990年代捐赠上虞横塘乡小学近万元,用于安装日光灯、修教室、打井和供水系统等建设。2003年捐赠1万元用于修建乡村公路。2018年至2019年期间,捐赠修建驿亭镇中心小学体育馆和设立驿亭镇中学、小学生奖助学金等,共计100多万元。
2023年1月,叶德培病重,贾松良在病榻旁和她商量,“想趁她活着的时候把能做的事情做了”。于是他们商定准备再捐赠400万元积蓄,用于家乡的教育、养老服务、乡村振兴等公益事业。
投身国家建设
1937年1月,贾松良出生于浙江上虞贾家山头村。童年时,日伪军侵略家乡,7岁的贾松良亲眼目睹新四军战士为了保护百姓和战友遭日伪军残忍射杀,“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向革命烈士先辈学习,长大投身革命事业。”
小学期间,和外婆相依为命的贾松良靠着亲戚的帮助长大。中学时到上海随母亲生活,住在一个9平方米的木板房中,母亲做女佣赚来的微薄收入只够勉强度日。初、高中阶段,贾松良一直依靠每月9元的国家救济金、助学金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
贫苦和穷困从未磨灭贾松良内心的光芒。他倍加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岁时,正在读高三的贾松良因为表现突出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全校高三年级第一位共产党员。后考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7年9月,因国际形势变化,贾松良服从分配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并在清华遇到了一生的伴侣叶德培。
“大一时,我和叶德培是同班同学,后来变成了同年级不同专业。大三时,叶德培请我做她的入党介绍人,这个过程也让我们互相了解。”贾松良回忆道。共同的坚定信仰、共同的人生追求,使得他们确信对方就是值得托付一生共同奋斗的伴侣,两人在大四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1963年,26岁的贾松良毕业后留校。在清华工作的37年间,先后在电子系、绵阳分校计算机系半导体专业微电子所担任教师,并参与多项大国重器相关科研工作。
他先后参与航天、卫星发射等相关国家重大工程使用的关键电子元器件的质量保障和失效分析工作、载人航天-空间站电子元器件保障工作,为国家解决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他提出了元器件芯片背面多层金属化、低应力、抗锈蚀、抗热疲劳等一系列高可靠封装设计技术,取得了10余项重要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奖项。退休后,贾松良继续在学校参与课题组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并兼任载人航天元器件专家组专家。
叶德培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雷达技术专业毕业后,进入航天科工203所,曾担任副总工程师、总计量师。她不仅是国内知名计量专家、国防计量事业创建人之一,还培养出了一大批计量行业领军人才。
“她这个人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和我母亲相处也很融洽,我们家是北京市五好家庭。工作之后我几乎没有寒暑假和周末,做的很多工作也都不能对外说,家里很多事都是她在操持,但是她在工作上也是能力很强的。我们两个人的想法总是很一致,对于我想做的事她一直都非常支持。”
为祖国健康工作了60余年
2023年6月,叶德培病重离世后,贾松良继续生活在老房子里,保持着坚持了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每天女儿会来送饭照料。他说:“我还有一些工作可以做。前段时间在帮助修改清华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最近还分别帮重庆、宜兴的两家单位解决技术难题,偶尔我也会应邀参加航天或电子系统的技术会议,或到清华参加课题组的组会,以及党支部组织生活。但最近年龄老了,已较少外出。”
“感谢清华给了我全面的培养,让我又红又专、全面发展。”贾松良说。半导体、电子线路、机加工、理论物理、电真空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他的知识面和业务能力比较全面;长期担任党政工作,培养了他政治上讲党性,不讲假话、不追求个人名利,工作作风上注重调查研究。“我已经过了87周岁,已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了60多年。总结这一辈子,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勤勤恳恳工作,力求精益求精。”
回忆起20岁时的入党誓言,贾松良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向革命前辈学习,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把一切献给共产主义,一切为了祖国。
而回首与夫人携手奋斗的一甲子岁月,他则感慨道:“我们一辈子都努力争取不辜负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他奋斗一生,毕生节俭,甘愿在大国重器背后隐姓埋名,以点滴善举汇聚成人间大爱,更用一片赤诚写就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