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明:技术报国,助力中国汽车走向世界
新清华 2024年11月29日 第2346期 专题报道
●记者 田姬熔
袁宏明,清华大学汽车系1982级校友,现任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他1982年从陕西考入清华,毕业后回到家乡,投身西部建设,扎根工厂一线,从技术员到掌舵人,在汽车行业奋斗终身。每当看到陕汽出品的重型越野车驶过阅兵观礼台,他都会像几十年前刚完成研发任务时那样激动不已,为母校感到自豪。
经过重大项目历练,
担当总工程师
在汽车尚未大规模普及的20世纪80年代,农村长大的袁宏明带着对汽车这一“新奇事物”的好奇与向往,他报考了清华大学汽车系(现为“车辆学院”)。在这里,汽车之梦生根发芽。
本科毕业后,袁宏明选择回到家乡,进入与自己所学专业十分对口的陕西汽车制造总厂,成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技术员,从事汽车研发工作。当时正值陕汽研发第二代重型越野卡车时期,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过硬的袁宏明承担起总布置设计的重要任务。对于袁宏明而言,迅速完成从“象牙塔”到工厂一线的转变是个不小的挑战。结合国内技术发展状况,第二代重型越野卡车的设计制造要走“引进”带动“研发”的技术路线。“厂里引进卡车的相关技术,对我来说这些完全是陌生领域,只能抓紧一切时间补课学习。”刚到厂的那段时间,袁宏明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在办公室度过。
工作中,他总是虚心地向老师傅们学习工艺和技术,短短几个月就将斯太尔技术摸透。在填补知识盲区之外,他还不断地思考如何更好地做好研发。“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引进一个技术,而是要更深入地消化吸收。”带着这股爱钻研、能吃苦的劲儿,袁宏明和同事们为厂里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1996年陕汽第二代重型越野车亮相北京汽车展览会,1998年在抗洪抢险行动中,该型号重型越野车的先进技术有力保障了救援工作。经过重大项目的历练,1996年,年仅31岁的袁宏明特批成为陕西汽车制造总厂总工程师。
“每一个新岗位,
都是学习新事物的绝好机会。”
在生产第一线拼搏成长后,袁宏明也逐渐开始担当起企业技术和管理的重任,他认为“每到一个新岗位,都是学习新事物的绝好机会”。
作为总工程师,袁宏明学会了更宏观地把握汽车设计流程。“过去我可能只关注技术,但总工程师还要思考如何实现,要让技术和工艺高度衔接。”他在实践中不停思考琢磨,为每辆车诞生的各个环节保驾护航。作为总经理,袁宏明对企业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管采购、搭建供应链,抓纪律、立规矩明权责,他事无巨细地参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掌舵整个集团,更需要的是敢于探索创新的勇气和魄力,他带领集团,开启陕汽商用车和陕重汽的“双轮驱动”发展,一次次打破陕汽纪录,积极推动中国技术、中国产品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辐射,以技术带动集团发展。一路成长的袁宏明逐渐受到了更多认可,他先后获评“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汽车产业卓越人物”、“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杰出质量人”等多项荣誉。
为国奉献,才是人生的最大舞台
袁宏明还记得四十多年前初入清华园的情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做为国奉献的‘红色工程师’”这些响亮的口号随处可见,用自己所学为国家发展建设作贡献,指引着他做出人生道路上的每个无悔选择。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不少同事选择去经济发展飞速的东南沿海城市。但袁宏明觉得,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他选择坚守陕汽,并在坚守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当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这才是我人生最大的舞台。”这是袁宏明的人生信条,也是无数清华人做出的选择。他们在祖国广阔无垠的大地上,挥洒青春与热血,在时代的浪涛中奋勇拼搏、接续奋斗,用点滴努力共同铸就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