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的火花自然构筑成文章
——哲学系教授夏莹谈阅读
新清华 2025年02月28日 第2354期 副刊
夏莹在图书馆。
Q 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读书?
阅读是我儿时的最大娱乐。从开始不认字看连环画,到认字以后看《故事会》,慢慢地阅读大部头的书。每个阶段我都有爱不释手的书,小时候非常喜欢看《三国演义》,每个暑假都要重新看一遍。
Q 哪本书您阅读的次数最多?
回想起来,读得最多的是一本法国童话——《小王子》。它是大人写的童话,流露着童真,但同时也有一种对思想的穿透力。从更深的哲学层面上来说,现代性中间包含很多对人的异化。现代人生活中往往面临很奇怪的异化,有些人对于好的、美的东西的价值判断被拜物教、商品化、资本化等侵蚀掉了,随着外在的一些物化的表征,让他们失去了对最初那些美好的、隐蔽的、浪漫的东西的感触力。
在《小王子》的故事里,整个逻辑都是在谈现代性,同时有很唯美的爱情和很纯真的思想,那些最初的感触力特别吸引我。
Q 阅读对您意味着什么?
阅读和我是如影随形的,它和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可以随手拿起一本书进入阅读的状态。走在清华的校园里,当我看到一草一木、春华秋实,也是在进行我对生活的另外一种阅读。阅读带给我一个很快乐的体验,阅读产生的质变会使我感受到一种冲击。
如今的电子书很普遍,但我依然喜欢纸质书。我特别喜欢买了很多年、捡了一些叶子夹在里面的书,没事的时候再拿起来翻一翻,摸一摸书本的质感,翻开泛黄的书页闻一闻书香。虽然沉浸到所读的内容是很重要的,但是阅读的仪式感我也很看重。当我捧起一本书,可以掂到它的份量,而不是iPad这类电子设备的份量,书有不同的质感、气味、声音。对我这一代的读者来说,这些是阅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
阅读就是我的生活本身,就像每天必须要喝水吃饭一样。作为研究者,有人难免会将研究当成一份工作。对我来讲,研究从来不是一份工作,正如阅读并不是为了写东西而做的材料准备,它就像我每天起床会伸展身体,打个哈欠舒展一下,然后对着阳光感受灿烂人生和周遭的世界,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所以,我会随手拿起一本书,如同水的自然流淌,是我生活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Q 您有哪些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我随身带着一些小纸片,随时在上面记录阅读时思想上的小火花,在读完一本书后把纸片全部找出来,它们就会拼接成一个叙事。我的很多主题研究文章都是在思想火花的叙事中完成的,这是我做研究的一个心得。
我一直对学生讲,文章有它自己的运演逻辑,不要感觉是你在写文章,有时候是文章自己的逻辑演进,上一句话会必然产生出下一句话,叙事有一个自己的运演过程,是观念的自我推演和自我叙事。所以,思想的小火花会构筑一个新的逻辑,如果你感觉到它有一个自我演进的过程,你的这篇文章一定是好的。我喜欢这样写文章,文章会有文气的自然流淌和生成。
Q 您的阅读态度是怎样的?
我认为最好的阅读是不局限自己的视野,不要给自己画太多的条条框框,不要只读专业相关的书籍。
曾经有学生问我有没有什么遗憾,我说如果有,就是闲书读得太少了。那些需要进行独立思考的能量和信息,可能恰恰源自彼时并不认为是很有用的知识。随手翻开一本书,可能会对你的发展、你的理解、你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不要预先设置太多的条框,要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一种体验,让生活充满无限的邂逅,才是阅读最美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