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清华

日期选择

“清小搭”伴学智能体,开启智慧校园新图景
专题报道
新清华

2025年04月18日

2360

本期8

文章24

字号【 加大 还原 减小

“清小搭”伴学智能体,开启智慧校园新图景

新清华 2025年04月18日 第2360期 专题报道

●记者 彭稳平 王志雄

4-1.jpg

图片分别为:

①“清小搭”伴学智能体广场“课程学习”页面。②微积分基础课程答疑智能体使用示例。③“清小搭”伴学智能体群聊功能(即将上线)。④“清小搭”网页版。


AI智能体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将会怎样?

清晨,智能体课表推送个性化预习清单,自动预约图书馆座位。课堂间隙,答疑助手解构数学难题。午间,根据营养需求与历史偏好推荐食堂窗口。研习时,追踪课题前沿,自动关联本校研究成果。夜晚,提醒“今日运动目标完成度72%”“上肢力量需加强15分钟”……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已从想象一步步迈向现实。

近日,清华大学学生AI成长助手“清小搭”,上线36个伴学智能体,面向清华学生,覆盖学业辅导、科研创新、职业规划等校园学习生活方方面面,7×24小时随时响应需求。

清华大学还将通过师生共创模式举办AI智能体创新大赛,并将推出45分钟智能体开发速成课程,让“零基础”网友也能轻松上手,创造自己感兴趣的智能体。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智能体究竟是什么?“智能体是一个能自己看情况、想办法、干活儿的‘AI小秘书’。”“清小搭”团队人员介绍。智能体通俗来讲就是“让大模型去上班”,不仅能进行深度思考和推理,还能“边想边干”自动完成网页浏览、信息采集等任务。

作为面向清华学生提供智能问答和伴学的成长助手,“清小搭”既能回答“清华食堂什么时间营业?”“二级选课都包括什么课程?”等聚焦日常学习生活的问题,又能评估自身学习能力与学术兴趣,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此前,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每学期组织答疑坊,有近200名跨院系志愿者为同学们提供数理基础课程答疑服务,但在期中、期末等特殊时期也会出现响应不及时等情况。为此,“清小搭”团队结合清华各学科特色,联合数学系、数学基础教学中心、计算机系等院系创新推出专属学科智能体,显著提升了响应速度与解答精准度,扩展了答疑服务的覆盖范围。

以数学“微积分答疑助手”智能体为例,它构建了数学课程专有知识库,具备一键上传、OCR精准识别数学符号、在线编辑数学文字、DeepSeek-R1深度思考回答、个性化推荐习题巩固等核心功能。不仅如此,答疑助手在生成解答后,还贴心设置了点赞评价、互动反馈、“再练一题”、自动推荐参考资料等多维互动功能,24小时不间断即时响应,让每个学子都能在AI伴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上线三周,“微积分答疑助手”已服务学生2700余人次。

为防止数据偏差、知识固化等带来的“AI幻觉”问题,学科智能体构建了完备的知识库体系。“微积分答疑助手”整合了数学基础教学中心、数学系“微积分”课程组多位教师与88名学生助教、志愿者贡献的7000多个知识片段,覆盖近7万道经典习题解析,通过定期更新与多轮精准修订,持续提升智能体的答疑效果和趣味性。


“又快又准”“社恐福音”

“线性代数答疑助手”“大学物理学学习助手”“英语单词语法助手”“化工热力学学习助手”……“清小搭”学科智能体类别不断丰富,从基础课程向交叉学科研究需求延伸,现已涵盖10多个学科领域。

在学科智能体匿名评价中,学生Z分享:“‘再练一题’的智能推送,精准匹配我的知识盲区,解题又快又准,省心多了!”

学生W说:“作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智能体24小时耐心地答疑解惑,让我不再畏惧提问,特别是可以无限追问细节的设计简直是社恐福音。”

学生Y评价:“学科智能体的优势是分模块呈现答案解析的方式,让我更容易把握整体解题思路,避免在长篇解释中迷失重点。”

“清小搭”于2024年8月正式上线,以微信小程序、网页端同步的方式,向2024级本科新生开放,随后逐步向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开放。截至2025年4月9日,上线第238天,“清小搭”注册使用人数7953人,提问超过17万次,经过持续研发,问答准确率已提升至95%。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清小搭”全能伴学工具箱已配备36个智能体,满足学生课程学习、效率工具、知识技能和快乐生活等全方位需求,全面覆盖校园学习生活场景。“饿了、累了、有困惑了,‘清小搭’都能迅速响应。”

当数学智能体遇见化学智能体,会擦出怎样的智慧火花?即将上线的智能体群聊功能,支持一键创建跨学科讨论群,智能体主动参与问题解答,提供问题复述、资源推荐等辅助。“通过多个智能体协同服务,实现人机优势互补,达成合作共赢。”数学基础教学中心教授、“线性代数”课程负责人杨晶表示。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往往难以触及各学科最前沿成果。以物理问题为例,从数学推导到物理论证再到实际应用,需要漫长的迭代过程。引入智能体,能够实现最新技术的跨学科融合,为学生带来更多创新灵感,有望大幅缩减从理论到应用的时间。

今年年初,“清小搭”网页版正式上线,接入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R1模型,新增学期成长报告、智能日历等贴心功能,关联了超500个学校官网与1500多个常用公众号,整合2万余份涵盖高年级课程、发展规划、就业等各类文档,覆盖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清小搭”与智谱清言合作推出数据分析、程序员助手Sam、PPT助手、流程图小助手、思维导图等多样化智能体,充分满足学习与办公的多场景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是我们的服务理念。”“清小搭”团队骨干、数学系教师徐宁说。团队前期调研发现,相较于请教老师和同学,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利用网络和移动设备获取信息与服务。“通过AI智能体实现7×24小时答疑解惑,既契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为教师有效减负增效。”

“在智能体搭建过程中,老师们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数十年的教学经验与数据。”徐宁表示。平台将这些宝贵的知识库数据数字化存档,并通过永久表彰机制公开致谢。每个智能体详情均展示团队成员、知识库贡献者、贡献片段数、引用次数及反馈价值。“这不仅是对教师与志愿者们的致敬,也确保知识来源更加透明可溯。”


零门槛创造自己的智能体

依托“清小搭”等AI助手,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校团委还将继续构建专业发展支持智能体,如“小清心”“小清胜”“小清职”等“小字辈智能体”,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引导全校师生共建知识库和智能体。

未来,“清小搭”将建立师生和校园机构的数字孪生智能体,提供信息咨询、知识传授、科研协作、思想引领、成长咨询等一系列创新服务,通过“人机群体智能”的深度协同,为师生提供更具突破性的研究支持。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清小搭”可复制、低成本、低门槛的师生共创模式,为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个性化校园服务,提供了一种创新路径参考。

4月15日,清华大学AI智能体创新大赛报名正式开启。此次大赛面向全体校内师生,设置揭榜挑战和自由选题双赛道,聚焦AI助教、数学智能体、师门智能体、迎新智能体等实际应用场景的创新解决方案。

为降低AI技术应用门槛,大赛推出45分钟智能体开发速成课程,通过“手把手”教学让各位“文学迷”“吃货”“运动达人”等,即便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创造自己感兴趣的智能体。该系列课程于4月26日起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当AI应用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AI清华园’的愿景就将成为现实。”徐宁说。

  • 语音播报
  • 一键复制
  • 导出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