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航天梦就是航天人的强国梦
新清华 2025年06月27日 第2369期 专题报道
图片分别为:
①大学期间,张涛在实验室学习。②张涛担任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期间作方案报告。③“星池一号02A/B双星”搭乘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④椭圆时空产品应用领域。⑤2023年11月,在发射场完成星箭接口装调。⑥张涛校友。
他投身载人航天领域十余载,曾任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牵头负责空间站应用系统总体技术工作,为科学家搭建中国太空实验室。凭借对航天技术需求的深刻洞察,他创业成立科技公司,以商业航天模式继续铸造大国重器。
历经三年攻关,他带领团队20小时内送出三颗“星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单星通导遥一体化技术研发,提高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先进性水平。他就是清华大学能动系1990级校友、椭圆时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张涛。
年少立志
用科技改变世界
张涛自小便着迷于各种机电装置原理,热爱阅读凡尔纳等科幻作家的作品,并被科技改变世界的力量深深吸引,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杰出的工程师。
1990年,张涛考入热能系(现为“能动系”)动力工程与控制专业,这里浓郁的学习氛围让他倍感欣喜,“我所学的专业涵盖了工科的主要领域,从热能、燃烧、流体、机械、电到整个动力系统的仿真优化控制。”
大学期间,张涛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实验室,物理实验报告获得的评价A++,极大地鼓舞了他深入探索的信心。
专业学习之外,张涛还深入钻研电子学、计算机和软件等多个领域,在软件系统开发和电子产品制作方面积极探索,他将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好奇心”。时至今日,每当看到新鲜事物,他仍会下意识地思考其原理和系统构成。
本、硕、博一路走来,张涛在清华园度过了十年的学习生涯,“这段时光不仅为我扩宽了学科视野,更赋予我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2000年,张涛走出校园,正式踏上了“用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的逐梦征途。
“既然没有先例,我们就自己做”
张涛2000年创办软件公司,2007年加入中国科学院,负责中国载人空间站应用任务总体技术,为科学家搭建太空实验系统,帮助他们在太空探索科学问题、收获科学成果。
在空间站任务论证与研制建设中,张涛凭借深厚的跨学科背景,迅速理解并满足了各领域科学家需求,实现了高效对接。在此期间,他提出并实现了多项专利技术。
“航天梦就是航天人的强国梦”,那个曾经对科幻未来心怀憧憬的男孩,如今已成为有能力改变世界的工程师。他的梦想是以强大的航天技术推动我国前沿科技进步,带动各个产业的发展。
2020年是张涛深耕航天领域的第20个年头,这一年,他发现商业化应用市场对卫星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成立椭圆时空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卫星应用与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这次创业是市场需求引领创新,我渴望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科技发展,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加入,共同为铸就大国重器贡献力量。”
他构想了一款集通信、导航、遥感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卫星,三者相互增强、深度融合,旨在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闭环大系统。
起初,几乎所有的业内专家都基于传统设计理念和现有技术对这种“三合一”的设想持怀疑态度,张涛却坚信传统方式往往受限于思维定势,遇到问题不要紧,逐步拆解就能解决。“这好比在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就要做移动互联网产业,既然没有先例,我们就自己做。”他说。
“领跑世界,我们做到了”
椭圆时空采取了抓总研制卫星的创新模式,内部做总体设计和核心分系统研制,成熟的组部件则从外部订制,从设计、仿真到总装、测试,再到入轨运行,张涛带领团队一步一步摸索着攻克难题。最终,凭借先进的技术架构,椭圆时空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了单星通导遥一体化的技术研发。
“星池匠,意飞扬,铸器巡天望。”基于通导遥一体化卫星技术,张涛团队推出了自主建设并运营的卫星星座“星池计划”。
这是一个“天地一体”的大系统,被称为即时广域综合感知系统,能够通过卫星的组网运行,建立起一个高精度的时空基准,将地球置于精细的四维时空网格中,在轨卫星或天地联动分析处理数据,生成指令下发到地面自主设备,形成一个地球尺度的广域系统动态管控支持平台。
2023年12月4日12时10分,“星池一号02A/B双星”搭乘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顺利入轨。这是“星池计划”成功发射的首批两颗卫星。
“星池计划”旨在四年内将112颗智能卫星送入太空,构成综合感知卫星星座。截至目前,该计划已成功发射了三颗卫星,稳步迈向既定目标。
张涛透露,星座一期计划于2026年完成组网,届时将可实现通导遥一体化、感知孪生一体化、空天地海一体化。在建立高精度时空基准的基础上,实现从数据采集、响应式遥感、在轨智能处理到指挥处置的天地全过程闭环,为电力、石油基础设施智能巡检、期货大数据、农业保险、“双碳”、应急减灾、海洋设备设施监管、生态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提供灵活多样化的支撑。
首批卫星发射当天,张涛在戈壁滩塔架附近观看火箭实体点火起飞的壮丽瞬间,他坦言:“心中的紧张仿佛见证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得知卫星运行一切正常,他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在这个专业领域,我们终于做到了领跑世界,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张涛说。
“鸿鹄”是首批卫星发射任务的代号,也象征着张涛的初心与抱负,“鸿鹄壮志凌云跃,琢重器,立新标,星池初建显清超,览天地,辨分毫。”
“我们不仅要引领前沿技术,更要确保这些技术能真正服务社会。”这一使命铭刻于张涛和椭圆时空每一个成员的心中,闪耀在送向太空的每一颗卫星,照亮着“科技强国”的绚丽征程。
(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