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清华

日期选择

缪文民:为中国的高端制造业贡献清华力量 石秀安:以创新攻克难关,助力国家核能事业发展
专题报道
新清华

2025年08月29日

2373

本期8

文章23

字号【 加大 还原 减小

缪文民:为中国的高端制造业贡献清华力量

新清华 2025年08月29日 第2373期 专题报道

●记者 田也


他在清华许下“为国家做点事”的诺言,毕业后投身国防工业,为中国的高端制造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就是清华大学机械系1981级本科校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总工程师缪文民。


一个看似“另类”的选择

缪文民出生在内蒙古包头市,17岁考入机械系锻压专业。在清华学习的过程中,缪文民从不拘泥于分数,更注重学习方法与策略。“优秀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的学业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自己看事物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认为这是清华给予自己最丰厚的养料。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公司现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唯一一个生产重型履带轮式车辆的国防军工生产基地,这里也正是缪文民日后施展所学的广阔舞台。

缪文民的选择在别人看来有些另类,他却说,投身国防工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况且职业选择要出于本心。这是他对家乡的牵挂和对现代制造业的热爱,更是作为一名清华学子对国家发展需要的热切回应。


“我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坚持住了”

到厂里报到的第一天,缪文民就被分到最艰苦的锻造分厂。他深入体力劳动最重、工作环境最为恶劣的车间一线,面对炉膛里和工件上一千多度的高温,背后大风扇吹着冷风,他毫不在意,全身心投入工作。

在锻造分厂当技术员,缪文民一干就是八年。经过锻造技术、工艺设计、车间规划、产品开发等各类工种的历练,他熟练掌握了专业本领,在艰苦的环境中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每遇产品革新,缪文民总是亲临生产现场,和工人们共同研究、集思广益。他常常睡在车间,熬到天亮。每次看到项目取得进展,缪文民就像“看见自己孩子茁壮成长”一样,既兴奋又欣慰。八年的实战经历,让他得到了充分的磨炼与成长。

在随后几年中,他肩负越来越多重任。199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前三个机械化方阵新型履带战车编队均为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时任副厂长的缪文民和全厂干部职工日夜奋战,出色完成任务,他本人也获得国防科工委颁发的一等功勋章。

2003年,正值企业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步入稳健发展的关键时期,缪文民接过了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接力棒。他勇于破除国防工业长期计划体制的老传统,狠抓技术改造,注重产品质量与机制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国防工业的崛起。


“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

2011年,缪文民调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负责资产管理、投资规划和装备科研等工作。集团的业务门类更多更广,为缪文民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缪文民重点负责装备和产品的科研创新。他深知肩上责任之重,时刻不敢有丝毫懈怠。“十四五”规划以来,由他牵头的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项目清单,多项科研和管理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在新的时代浪潮中,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破局?缪文民认为,关键在于深入推动高水平的机械化、高质量的信息化以及高可靠的智能化,实现“三化”的融合发展。而这一切的源头是科技创新。他说:“谁来装备‘中国制造’?答案是:要靠中国自己。我们的装备制造业绝不能落后于人,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缪文民规划着将自身及团队深厚的研究基础与母校的前沿科技成果深度融合,力求在工程领域开创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突破,为“中国制造”持续贡献清华力量。

  • 语音播报
  • 一键复制
  • 导出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