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获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乌兹别克斯坦比鲁尼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科学研究奖”
新清华 2025年11月21日 第2383期 学术前沿
本报讯 近日,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乌兹别克斯坦比鲁尼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科学研究奖”颁奖典礼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获颁该奖,成为首个获得这一奖项的科研机构。
该奖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与科学合作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机构或组织。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选出不超过3位获奖者,此次系首次颁奖。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因在人工智能伦理前沿研究、实际应用和国际合作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奖。另有来自巴西的维吉里奥·阿尔梅达,以及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的苏珊·佩里和克劳蒂亚·蓉达(合作研究)获得个人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与乌兹别克斯坦艺术文化与发展基金会主席加雅内·乌梅罗娃共同为获奖者颁奖。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副院长梁正、肖茜受邀出席颁奖典礼。
奥德蕾·阿祖莱在致辞中表示,新技术正在飞速重塑整个时代,需要伦理的指引,以此确保创新之舟始终驶向人类共同福祉的彼岸。
加雅内·乌梅罗娃表示,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推动科学与医学进步的契机,但失去伦理约束的技术探索必将迷失方向。
薛澜在获奖感言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不决定未来,真正的塑造力掌握在人类手中。人工智能将对社会产生何种影响,完全取决于人类的设计理念、治理模式与应用方式。国际社会应加强交流与合作,构建人工智能治理的共同责任框架。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奖项首次颁奖即授予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充分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治理成就的高度认可,彰显了中国在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的贡献和国际影响力。
颁奖典礼后,“运用前沿科技,造福全人类”圆桌研讨会举行,与会嘉宾就人工智能伦理影响及其在国家与地区层面的体系重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智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