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清华

日期选择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合作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新突破 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获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乌兹别克斯坦比鲁尼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科学研究奖” 环境学院合作提出中国近中期大气细颗粒物、臭氧及二氧化碳协同治理策略 物理系合作首次观测到超新星爆发“婴儿期”的形态 化学系提出磷中心以单电子和双电子途径活化卤代烃新策略 金融学院共同主办“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
学术前沿
新清华

2025年11月21日

2383

本期8

文章21

字号【 加大 还原 减小

物理系合作首次观测到超新星爆发“婴儿期”的形态

新清华 2025年11月21日 第2383期 学术前沿

本报讯 近日,物理系杨轶助理教授团队合作首次揭示大质量恒星爆炸极早期形态,为理解大质量恒星的死亡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成果以“II型超新星2024ggi的瞬发偏振辐射所显示的轴对称激波爆发”为题,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团队在超新星SN 2024ggi爆发仅26小时后,获批启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进行观测,捕捉到了恒星爆炸尚处于“婴儿期”的关键窗口。通过FORS2仪器和光谱偏振技术进行测量分析,团队发现大质量恒星爆发的整个阶段都由一种共同的物理机制驱动,且表现出空间尺度上显著的轴对称性。

杨轶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王力帆、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晓锋为共同通讯作者。

(物理系)

  • 语音播报
  • 一键复制
  • 导出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