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合作首次观测到超新星爆发“婴儿期”的形态
新清华 2025年11月21日 第2383期 学术前沿
本报讯 近日,物理系杨轶助理教授团队合作首次揭示大质量恒星爆炸极早期形态,为理解大质量恒星的死亡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成果以“II型超新星2024ggi的瞬发偏振辐射所显示的轴对称激波爆发”为题,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团队在超新星SN 2024ggi爆发仅26小时后,获批启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进行观测,捕捉到了恒星爆炸尚处于“婴儿期”的关键窗口。通过FORS2仪器和光谱偏振技术进行测量分析,团队发现大质量恒星爆发的整个阶段都由一种共同的物理机制驱动,且表现出空间尺度上显著的轴对称性。
杨轶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王力帆、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晓锋为共同通讯作者。
(物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