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六要”“八个相统一”要求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思政课教师学术沙龙
新清华 2024年05月24日 第2327期 专题报道
本报讯(记者 黄思南 徐子越)5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思政课教师学术沙龙首场活动在图书馆北馆邺架轩举行。书香之中,校党委书记邱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们围坐桌前,聚焦“着力提升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主题畅所欲言,分享思考、凝聚共识。副校长彭刚参加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阐释“六要”和“八个相统一”的丰富内涵,清华大学邀请14位青年思政课教师组成课题组,围绕“六要”“八个相统一”开展学术研究。思政课教师学术沙龙将为广大师生深入讨论思政课改革提供重要平台。
邱勇首先代表学校向思政课教师学术沙龙首场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面向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六要”标准,并就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2024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思政课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领会思政课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反复学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用心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实践。
邱勇表示,过去五年,学校紧密围绕“六要”标准和“八个相统一”要求,实施了一系列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效举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清华要进一步强化“旗帜”“标杆”意识,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六要”“八个相统一”要求,以学术精神、学理方法开展学术研究、深化学理认知、推动教学实践,以扎实行动践行“教学就是学术”,展现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深耕思政课程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邱勇指出,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严格对照“六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把钉子一颗一颗钉实钉牢,真正钉出成效。
邱勇强调,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及《清华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方案》中对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作出了系统谋划。下一阶段,学校党委将牢记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强化主体责任,切实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以更大力度为思政课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保障机制引导推动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思政课建设上,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更多的教师成长为讲好思政课的大先生,在清华园推动形成全校上下坚定信心办好思政课、教师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主动上好思政课的生动局面。
彭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和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各项具体要求,既各自相对独立,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关的研究工作既要立足长远,又要不断总结凝练阶段性成果。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积极推进思政课课程和教师评价机制的改革。
沙龙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介绍了课题研究方案。参加沙龙的青年思政课教师们纷纷结合各自负责的子课题,围绕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发表观点、相互探讨。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林毅结合思政课教学实践,聚焦“六要”中的“政治要强”进行了阐释分享。助理教授李戈分享了自己总结的“收束战线、拉长纵深、解剖重点、突出张力”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助理教授刘恩至提出,要在讲政治的同时深入思考怎样讲政治,注意学理性、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统一。副教授龙治铭表示,思政课既要提升学生的批判与建构能力,又要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在场最年轻的“95后”助理教授匡晓璐说,通过今天的讨论,愈发感到思政课教学要抓住核心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过去五年间,清华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加强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师评聘管理制度机制和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围绕“六要”“八个相统一”开展专题研究。思政课教师“六要”核心素养和思政课“八个相统一”要求系列研究课题着眼于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梳理总结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对“六要”“八个相统一”的理论内涵进行系统深入的学理性阐释,全面总结清华大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行动指引和政策建议;形成文献汇编、专题论文、制度实践、研究专著、案例访谈集等系列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部、人事处、政研室、智库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