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教育为载体,推动学校美育创新发展
新清华 2025年10月17日 第2378期 人文清华
●艺教中心主任 赵洪

图片分别为: ①校党委书记邱勇在艺教中心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②学生艺术团曲艺队表演相声《我的清小搭》。③亚美尼亚国家交响乐团在清华大学2025新年音乐会上演出。④原创话剧《马兰花开》剧照。⑤清华大学建校104周年校庆演出季——国家京剧院演出《穆桂英挂帅》。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八个方面的工作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美育工作的落地。2023年,学校制定了《清华大学美育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美育工作。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美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载体之一。要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必须配备充足的艺术教育资源,开展多样的美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浸润其中。清华有重视美育的传统,始终以“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全面素质”为宗旨。进入新百年,随着新清华学堂、蒙民伟音乐厅等场馆相继投入使用,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得到扩充,并逐步形成了美育课程教学、学生美育实践、高水平艺术欣赏、校园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美育生态。
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丰富第一课堂
艺术教师是美育课程教学实施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艺教中心制定了人事改革方案,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先后引进7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全职教师梯队。艺教中心聘请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教师开设“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史”等课程,邀请多位名家走上讲台,开设了“音乐工程与技术”“戏剧”辅修课组证书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
艺教中心每年开设约170门次艺术通识课程,涵盖文化理解、审美体验、艺术表现和综合创意四个层次。《美育英才: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普通高校舞蹈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成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大做强校园美育》获全国第六、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艺教中心2位教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1位教师获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3门课程被评为校级通识荣誉课程。
建设高水平学生艺术团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学生艺术团是学校“三支代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艺教中心与校团委联合指导。校团委负责学生艺术团队伍建设和活动组织;艺教中心负责业务教学,为各队聘任专职指导教师,提供教学保障。
目前,学生艺术团有11支队伍、近1500名队员,平均每年举办专场演出、沙龙活动等70余场次,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在“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会、院系学生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艺术团充分发挥了骨干带动作用。学生艺术团累计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8项,获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戏剧节、舞蹈节一等奖30余项,并多次出访美国、英国等国家及地区,是学校对外交流的名片和文化传播的使者。
引进专业演出
提升审美素养、厚植家国情怀
艺教中心充分利用新清华学堂、蒙民伟音乐厅等专业剧场资源,先后引进高水平专业演出1395场次,打造“书香之夜”教师节专场演出、新年音乐会等品牌项目,通过创设现场导赏等形式,实现舞台与讲台的互动。艺教中心在演出项目选择上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引进话剧《四世同堂》、舞剧《红色娘子军》、京剧《穆桂英挂帅》、豫剧《程婴救孤》等剧目,弘扬爱国精神,传承中华美德,用文化精品浸润师生心灵。
此外,艺教中心先后策划、举办了校园国际音乐节、校园国际戏剧节等品牌艺术节,强化育人效果。同时,艺教中心积极探索艺术与科学的融合,策划“方锦龙与清华墨甲机器人联合音乐会”,以话剧《哥本哈根》演出为契机,将艺术教育与科学伦理教育结合;联合举办“哲学戏剧节”,将艺术实践活动融入育人主渠道。艺教中心还举办大学校园剧场建设及运行管理论坛,分享清华经验。
组织策划原创作品及美育活动
用艺术作品培根铸魂
艺术作品有培根铸魂的思政功能,艺教中心通过参与学校艺术作品创作、自主策划和组织演出,吸引师生广泛参与,激发情感共鸣。其中,“共和国脊梁——名校大师宣传工程”校园原创话剧《马兰花开》自2013年首演以来,共计演出111场次,已经成为一部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思政金课”。“以《马兰花开》创作排演为载体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获得2014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围绕主题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艺教中心先后策划组织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百年党史音乐会等大型演出。京歌版《我爱你,中国》获2021年首都教育系统“唱支歌儿给党听”百万师生网络歌咏比赛(高校组)特等奖;原创交响组歌《水木清华》作为清华大学“十四五”文化建设项目,完成创作并得到好评。
承办京昆艺术文化传承基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艺教中心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校内多个部门,承办教育部京昆艺术文化传承基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与传播。以基地为依托,艺教中心连续九年举办校园戏曲节,活动辐射到其它高校、中小学、留学生群体,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在此期间,先后有25个剧种的百余部经典作品和新创剧目登上新清华学堂的舞台,营造了浓厚的戏曲教育氛围。
艺教中心成果《以戏曲之美,传中华精神》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及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措并举助力戏曲艺术扎根校园》获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
搭建平台
促进高校和大学生间文化交流
艺教中心注重促进高校间的文化交流,积极搭建国内外大学生文化艺术交流平台。艺教中心策划实施“花样年华——中外大学生优秀舞台艺术展演”品牌活动,邀请国内外高校师生来校演出交流,并策划组织多场校际合作演出;组织清华大学管乐团与美国华盛顿大学交流互访,学生艺术团军乐队赴西雅图参加管乐节,邀请指挥家萨尔茨曼来校指导军乐队排练演出。
2023年12月,艺教中心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清华大学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五所院校正式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艺术与科学结合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
精心维护场馆
服务学校重大活动
新清华学堂、蒙民伟音乐厅、大礼堂等场馆资源,不仅是学校艺术教育的课堂、高水平演出的殿堂,也是学校重要活动的场所。每年,这些场馆都要服务百余场学校重要活动、大型活动,同时承接部分校外单位的重要活动。在学校的支持下,依托改善办学条件专项经费,并接受企业和校友们的捐助,艺教中心设立奖学金、赞助品牌项目、提升场馆设施设备水平。
继往开来,艺教中心将持续以以美育人为出发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拓宽思路、拓展资源、创新形式,在美育浸润行动中贡献艺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