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清华

日期选择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不只是一句口号 在另一个“清华园”里 收获“战士”学位
校庆特刊·清华那些年
新清华

2024年04月26日

2323-2324

本期12

文章36

字号【 加大 还原 减小

在另一个“清华园”里 收获“战士”学位

新清华 2024年04月26日 第2323-2324期 校庆特刊·清华那些年

●刘婷(2010级外文系)

2014年9月,刘婷(左一)带领女兵进行训练。

我于2010年入读清华大学外文系。2012年12月,正在读大三的我应征入伍,成为导弹方阵里的光荣一员。两年后退出现役,返回学校继续读书。严格意义上讲,今年并不是我本科毕业10周年,而是退伍10周年。
  从大学到军营,从学生到士兵,在军营这座“清华园”里,我汲取着课堂上不曾学到的知识,更加理解了责任与使命,读懂了忠诚与奉献,学会了守护与担当,培养了坚毅与果敢。2014年,我没有如期拿到“学士”学位,却收获了一个“战士”学位。
  参军的过程,一波三折、充满艰辛,最终的结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日语专业赵蓉老师在一门课上偶然提到,人文学院曾有两名师兄于2010年入伍。那时我刚刚在日本交换学习归来,第一次得知原来在校大学生也可以参军。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参军的念头一经点燃,就再也无法熄灭。我火速从校园里张贴的征兵海报上找到了武装部吕冀蜀老师的联系方式,第一时间填表报名。然而,2012年是实行网络报名的第一年,对年龄有严格的限制,超龄几个月的我怎么也报不上名。那时我几乎每天都跑一趟武装部,请吕老师帮忙想办法。至今我还记得自己对吕老师立下的保证——“让我去哪儿都行,干啥都行!只要能让我当兵”。
  时至今日,每每回忆起当初的场景,我都十分激动。我去当兵的决定让日0班的同学很震惊,当时他们大部分都还在日本交换学习。临行前,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我的辅导员王斌范师兄,亲手将我大一刚入学时手写的入党申请书的复印件交给了我。带着老师同学的祝福和期待,我踏上了从军之路。
  正因为报名的过程充满波折,入伍后我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初入军营,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并没有觉得落差很大,也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和所有名校士兵一样,最初,大学生的身份、“清华”的光环总让我们在军营里显得另类。记得入伍前,社科学院的万一师兄曾叮嘱我,“清华的学生凡事只能往前冲,决不能往后退”,当时我还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每年有十来个清华学生入伍,分散到几百万人的部队里,我们就是基层官兵认识清华的窗口,常常会觉得“压力山大”。
  在部队里,我所在的连队是男女混编连,但男兵女兵的待遇却大不相同。曾经,百公里徒步拉练,女兵要留守;野外驻训,女兵也无缘。对我们这些中断两年学业来到部队的大学生士兵来说,“养尊处优”“轻松过关”绝不是我们的期待。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在征求了战友们的意见之后,我们主动向连长、营长、参谋长请示。在我们三番五次的请求下,部队首长终于答应让我们全程参与,而这一走就是四个“百公里”。因为那次任务的出色完成,再加上全年保障工作成绩突出,女兵排收获了历史上第一个集体三等功。这样的“请缨出战”后来还发生了许多次,我也成为旅队历史上首位参与实装训练的女兵指挥员。
  由于驻训地环境差、任务险,开始的时候,紧急出动、转进训练等科目不要求女兵参加。然而,我们的决心与勇气再一次打动了部队首长,后续的任务中,女兵全员全科目全训,与男兵无任何差别。
  无论野外生存条件多么恶劣、训练多么艰苦,我的战友和我带的兵,这些年轻的姑娘们,没有一人因生理原因或伤病缺席过一次训练、打过一次报告。半夜里在几座孤坟旁,守着电台和装备执勤,帐篷里常有蛇虫出没,没有人说过怕;十几个女兵20分钟搭起一座容纳整个营的餐厅帐篷,没有人喊过累;穿着笨重闷热的防护服训练几个小时,衣服拧得出汗水来,训练间隙倒在黄土坡上就睡着,没有人叫过苦。
  我在部队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政工网的特约撰稿人。白天带新兵,晚上加班写稿子,经常因为思考某篇稿件而彻夜难眠,也曾因为一次次加班错过和战友们的聚会、休息。
  过勇老师到部队看望我的时候说,清华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只怕闲”。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军营里有常常出现的新挑战,也有现实与想象的落差。但当兵两年,这份“喜欢”越积越厚,越积越重。
  那两年,我扎根在土壤里。我内心无比充盈,非常有获得感、荣誉感。
  那两年,我成长在军营里。列兵军衔的时候就开始当班长带兵,当教练员、指挥员,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士兵”……这些都比不过老班长们的一个评价——“这个清华的女兵不错,这个班长不错。”
  退伍返校后,我到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担任辅导员,带着清华园里的国防生们组织活动、开展训练。先后两次带领清华国防生远赴大洋彼岸的西点军校交流,继续和清华国防人并肩战斗。在部队从军两年,我收获着人生最宝贵的磨砺和成长,享受着奋斗的快乐和吃苦的幸福。致敬我人生中的两个“清华园”!
  (本版内容来源:校友总会)

  • 语音播报
  • 一键复制
  • 导出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