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合作揭示国际跨境流域“水-能-粮-生”纽带关系及协调途径
新清华 2024年06月21日 第2331期 学术前沿
本报讯 近日,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赵建世和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教授周丰以世界第六大河流——澜沧江-湄公河及其流域(以下简称“澜湄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全流域“水资源-水电-粮食-生态”模拟模型,评估了全面合作、部分合作、不合作模式下澜湄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水电、粮食、渔业、泥沙、航运、环境流量的影响及差异。
研究发现,与不合作或局部合作相比,澜湄流域采用全面合作可提高经济收益3%-21%。
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澜湄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设定上限,实现生态损失的最小化;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和水资源分配的协同增效;推动“水电换大米”合作倡议,实现澜湄流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6月6日,研究成果以“基础设施运营的跨境合作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带来经济和环境协同效益”为题发表在《自然·水》(Nature Water)期刊上。周丰和赵建世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水利系博士毕业生于洋为第一作者。
(水利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