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清华

日期选择

环境学院合作阐明大气新粒子生成机制的全球变化规律 自动化系生命基础模型实验室合作发表人工智能细胞大模型 水利系合作揭示国际跨境流域“水-能-粮-生”纽带关系及协调途径 电子系在感算一体全光机器视觉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电机系合作在电池安全管理用热切换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物理系在高温超导的磁通研究中取得进展
学术前沿
新清华

2024年06月21日

2331

本期8

文章26

字号【 加大 还原 减小

水利系合作揭示国际跨境流域“水-能-粮-生”纽带关系及协调途径

新清华 2024年06月21日 第2331期 学术前沿

  本报讯 近日,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赵建世和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教授周丰以世界第六大河流——澜沧江-湄公河及其流域(以下简称“澜湄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全流域“水资源-水电-粮食-生态”模拟模型,评估了全面合作、部分合作、不合作模式下澜湄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水电、粮食、渔业、泥沙、航运、环境流量的影响及差异。
  研究发现,与不合作或局部合作相比,澜湄流域采用全面合作可提高经济收益3%-21%。
  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澜湄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设定上限,实现生态损失的最小化;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和水资源分配的协同增效;推动“水电换大米”合作倡议,实现澜湄流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6月6日,研究成果以“基础设施运营的跨境合作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带来经济和环境协同效益”为题发表在《自然·水》(Nature Water)期刊上。周丰和赵建世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水利系博士毕业生于洋为第一作者。
  (水利系)

  • 语音播报
  • 一键复制
  • 导出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