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肖艳红:携手归来,科技报国
新清华 2025年06月20日 第2368期 专题报道
●记者 李萍
他创新研发可重构芯片,拓展射频边界。她精进量子层面的精密测量,探究物理极限。相识于清华电子系,他们同赴哈佛深造。多年后,他们携手归来,科技报国。
他是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李阳,她是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肖艳红。
跨越大洋,携手逐梦
热情洋溢、身材挺拔的东北小伙李阳,在1991年考入电子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课业之余,他先后担任班级团支书、系团委常务副书记,积极组织参与各类活动。1993年秋,李阳邂逅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刚来清华,就遇到了李阳学长。”来自南方的肖艳红,凭借优异的成绩保送清华,成为电子系物理电子与光电子专业的学生。虽分属不同专业,这对电子系的师兄妹却常常交流心得。
同属电磁波领域,李阳研究的是微波,肖艳红探究的则是激光。
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专业的学习中,肖艳红意识到,理解物质的基本物理特性对电子相关的实验至关重要。她产生了主修物理的想法,“读博时,我坚定地转向了物理方向。”
2000年,肖艳红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应用物理博士。一年后,她在暑假期间短暂回国,庆祝李阳博士毕业,并为两人七年的相识相知写下婚姻誓词。
婚礼过后,肖艳红继续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与此同时,移动通信迅猛发展。李阳选择以蓝牙技术开启创业之旅。
新婚不久,两人便分隔大洋两岸。2003年,为与妻子团聚,李阳赴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在美国多家通信及芯片企业,从事射频前端产品的研发。
其间,他还在巴布森商学院攻读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为日后创业做好知识储备。
出国前就想着“学成之后要回国”
肖艳红于2004年获得哈佛博士学位,为进一步深入到原子分子光学和量子测量物理方面的研究,她到哈佛-史密斯天文物理中心的原子分子部做博士后。
临近研究尾声,为掌握激光冷却领域前沿技术,她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开展访问学者研究。
“出国之前我们就想着,学成之后要回国,助力中国科技发展。”在复旦大学的邀请下,肖艳红于2009年率先回国,任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绝缘硅出现后,我觉得可以尝试做可重构的射频前端。这是整个行业都在探索的前沿技术,当时在国际上还没有人做成。”李阳的想法让同在美国做模拟芯片设计的清华同班同学奕江涛和在巴布森商学院相识的郭耀辉颇为赞同。
三人一拍即合,成为回国创业合伙人,创立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公司专注于研发基于“绝缘硅+砷化镓”混合架构的射频前端,在智能手机、智慧城市等场景具有广泛应用。
“做难而有意义的事”
在丈夫李阳眼中,肖艳红是“认真、独立、追求完美的人”。实现量子极限的精密测量,往往需要数年的潜心研究。肖艳红在复旦大学教授大学物理、量子光学、原子物理等课程,潜心指导博士研究生,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
妻子形容李阳“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有发展眼光”。李阳不仅带领公司一路“修炼升级”,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芯片设计企业,成功上市科创板,还作为中国侨联委员,广东省人大代表和广东侨界青年联合会执行主席、副主席,积极组织推动企业“走出去”和侨资“引进来”,携手向未来。
这对清华伉俪,将继续践行“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努力拓展行业认知和能力的边界,“做难而有意义的科研”,为科技报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