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恩杰、庞众望入选《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
新清华 2025年08月22日 第2372期 头版
本报讯(记者 王晓霞)8月16日,《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名单揭晓,精仪系校友栾恩杰院士与同系在读博士生庞众望同台获奖。
栾恩杰的颁奖辞为:“从瀚海孤烟到碧空明月,如今人们把你的名字写上了星辰。绕落回三小步,成就了中国探月的一大步。嫦娥轻盈起舞的背后,是无数探月人忠诚智慧的脊梁。”
栾恩杰是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的开创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参与我国第一代潜地火箭、第一代陆基机动火箭、第一代远程火箭等重大工程。1965年,栾恩杰考入清华精仪系攻读研究生,主攻静电悬浮陀螺等当时国内的尖端方向。1968年,他进入当时的国家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院,并曾担任我国第一型潜地固体战略弹道导弹“巨浪-1”的型号总指挥、东风-21弹道导弹研制总指挥,还陆续参与了其他导弹型号的研制。1998年,他出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工作方向也转到深空探测领域。2000年,他倡导并组织完成了我国首部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首次提出“大航天”概念,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纳入国家航天发展规划体系。2004年,栾恩杰提出我国月球探测“探、登、驻(住)”三大步和“绕、落、回”三小步走的技术发展路线。
庞众望的颁奖辞为:“背影留给坎坷,笑容交给阳光。名字里写着责任,步履中充满力量。磨砺过的剑,破茧后的蝶,你一直向前,一直向上,不辜负妈妈的目光,不辜负时代的期望。”
庞众望的家庭贫病交加,但他从未自怨自艾,而是奋发图强。2017年,庞众望被清华精仪系录取,后继续在精仪系攻读博士学位。博士一年级时,他取得了科研生涯的第一项发明专利,发表了第一篇SCI学术论文。博士二年级,他尝试攻关用于超稳激光相位噪声的测量系统,使其核心测试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他表示:“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他曾多次获得学校各类奖学金,还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