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清华

日期选择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提出玻璃态组织透明化技术 计算机系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水利系合作揭示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实现全球首例大范围含水层恢复 航院合作在心血管系统在体力学成像方面取得进展 数学中心在极化卡拉比-丘纤维化的有界性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哲学系撰写的《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词条正式发表
学术前沿
新清华

2025年08月22日

2372

本期8

文章22

字号【 加大 还原 减小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提出玻璃态组织透明化技术

新清华 2025年08月22日 第2372期 学术前沿

VIVIT让组织实现透明化。


本报讯 近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苑克鑫副教授团队提出“玻璃态组织透明化”技术。这一创新技术能让离体生物组织,在不被破坏、无形变的前提下以原貌的三维结构呈现在镜头前。研究成果以“VIVIT:通过离子玻璃态组织揭示跨尺度生物结构”为题,在线发表在《细胞》(Cell)期刊上。

生物研究中,研究者为避免切片带来的损伤,通常会利用组织透明化技术让组织变得光学透明,进而直接观测内部结构。但现有的透明化方案常常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在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膨胀或收缩,空间结构被扭曲;蛋白荧光信号易受损失,图片对比度下降;样本一旦冷冻保存,还会被冰晶损伤,导致结构破坏。在真正还原三维结构这件事上,学界一直缺少一个兼顾结构保真和信号增强,并支持样本长期保存与无损复用的解决方案。本次研究团队所创新的VIVIT关键技术,正弥补了这一缺口,该技术的目标是在实现光学透明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组织原有的空间结构与分子信息。

通过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折射率离子液体,VIVIT首次实现了在低温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在光学上通透,在物理上稳定。实验数据显示,经过VIVIT处理后,组织的形变率低于1%。即使是脑组织这样结构精密、连接复杂的样本,也能保持原有形态,包括神经突触在内的亚细胞级精细结构同样得以清晰呈现。

不仅如此,通过特殊离子液体对分子微环境的优化,VIVIT显著提升了组织内荧光信号的强度。在荧光标记的组织经过VIVIT处理后,多种常用染料的荧光信号可增强至原始的2至30倍,使得以往难以检测的微弱标记也能清晰呈现。

同时,得益于玻璃态处理的物理特性,VIVIT打破了样本冷冻保存的限制。处理后的组织样本如琥珀般整体通透,质地均匀,不仅在-80°C下可以长期保存,也能完全避免由冰晶形成带来的撕裂与机械性损伤,真正实现冷冻切片的结构无损。

VIVIT处理后的组织样本,具备了极高的结构稳定性和信号保真性,能够承受多轮免疫染色与连续成像。每一轮染色后,信号依然清晰,组织结构稳定如初。这意味着,研究者可以在同一组织中依次识别多个分子靶点,层层叠加,获得更加丰富的空间信息。

与此同时,配合研究团队自研的三维重建算法TARRS,VIVIT还支持连续切片图像的高精度拼接,可构建从单细胞到全器官的三维图谱,实现跨尺度的结构还原。

总而言之,研究团队提出的创新性组织透明化方案,不仅打造了一双能够看透组织内部结构的“透视眼”,更使它能够贯穿从样本处理、到多模态染色、三维重建的全流程路径。

苑克鑫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医学院博士生高一潇为第一作者。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语音播报
  • 一键复制
  • 导出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